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南自贸港如何开创传播新局面?如何提升国际交流效能?如何培养自贸港国际传播人才?
12月27日,在2022全球自贸媒体大会主论坛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与会嘉宾围绕“自贸新机遇,共创新未来”的话题,分享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见解和观点。
注重文化 培养国际传播类型人才
“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庞大的人口基数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前中国-东盟大使杨秀萍曾有30多年的国外生活经历,始终为中国文化而自豪。
“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发展硬条件,更要注重传播文化的软内涵。”杨秀萍说,“作为传媒人要学会运用故事的力量,故事是有召唤力的,要写老百姓能听得懂的故事,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文化深入人心。”
毗邻东南亚,海南如何利用自身优势面向东南亚讲述海南故事?在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王胜看来,这需要讲好3个故事:一是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建设,传播海南对外开放的故事;二是要围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传播海南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故事、海南蓝碳故事;三是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建设,传播好南海故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胡正荣非常关注自贸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战略与路径。“国际传播人才是国际传播能力与效能提升的第一资源,需要作出顶层设计与研究布局,需要探索培养多种路径。”胡正荣认为,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海南国际传播人才可以在3类人才上作出部署、定向培养,分别是适应国际传播主体多样化的多样化人才,契合类别多样化的多类型人才,符合层次多样化的多层次人才。
“培养国际传播类型人才不只是学校的责任,需要社会各界、各类资源的融合培养。”胡正荣建议,可以让学校与实务部门、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网上教学与线下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凝聚培养国际传播类型人才的强大合力。
加大力度 建立一流营商环境
如期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目标,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关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赵晋平从营商环境的角度,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后企业投资前景进行了展望。
今年10月,赵晋平牵头开展了海南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他介绍,参与调查的203家企业中,约七成企业对近3年海南改善营商环境的实际进展给予了积极评价,对现有营商环境的满意度较高。
在这些企业看好海南营商环境的主要原因中,“总体方案发布实施为企业展现未来良好前景”占69.3%,“优惠政策陆续落地企业获得实惠”占57.3%。
赵晋平认为,“绝大多数企业还是看好海南营商环境的,因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良好的长期预期,所以我们要加大力度推进自贸港制度政策体系建设,落实各项政策,把建立一流营商环境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快推进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设。”
对话交流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主任陈实结合专业研究,围绕如何开创国际传播新局面建言献策。
在她看来,首先要提升党的创新理论能力,这是国际社会了解新时代中国的“金钥匙”,要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读懂中国之治、了解中国政治、理解中国智慧。
其次,要树立全球视野,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这是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遵循。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的叙事体系,既要体现中国话语表达特征,又要利于国际受众的理解;既富有中国特色,又要生动多彩,更要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以全球化的视野寻求中国价值与全人类价值的共通性,寻求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第三,是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当今世界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开放包容”不仅是将各民族和国家连接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更是推动世界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不同文明间通过对话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中华文明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