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分论坛、第三届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在博鳌举行。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分论坛、第三届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香港贸发局前主席、香港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针对海南自贸港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琼港两地可以在哪些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等提出建议: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香港贸发局前主席、香港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是否到自贸港投资,除了看当地政府的决心、相关法律外,更重要的是考察当地的配套设施能否跟得上。配套设施中,码头等硬件设施建设相对容易,更关键的是软件,即良好营商环境的打造。
罗康瑞认为,吸引人才对海南自贸港发展而言至关重要,香港的专业服务市场发达,与海南的合作潜力巨大。以法律行业为例,目前世界上通行的贸易法规还是以普通法为主,因为“一国两制”的制度安排,香港现在依然使用普通法,且对在普通法规则下做买卖、做贸易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所以,琼港两地在这方面有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目前琼港合作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开端,希望海南未来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吸引香港的专业服务机构与专业人才来琼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除了面向全球招揽人才外,海南还应重视在本地培养人才。教育也是香港的长项之一,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跻身世界百强高校。香港的高校就与深圳进行“强强联合”,在深圳做科研落地成功后,到香港运作上市。所以,海南也可以借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验,与香港高校合作,在海南本地培养人才,这样才是长久之计。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海南自贸港有条件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市场交汇点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海南主题分论坛——第三届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上表示,海南自贸港地处RCEP的中心位置,也是面向东盟的最前沿,有条件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市场交汇点,并为海南建设“两个总部基地”、海南自贸港与香港的“两港”金融服务合作提出建议。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如何更好地推动“两个总部基地”建设,实现RCEP与海南自贸港政策叠加?迟福林建议,海南自贸港应提前全面落实中国与RCEP东盟成员国的商品“零关税”承诺,并在海南自贸港推动实现RCEP原产地规则叠加,即企业在RCEP成员国和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累计超过30%,即可“零关税”进入中国大市场。此外,海南自贸港应抓紧时间、创造条件实现“原产地累积规则”,尽快由部分累计向完全累计过渡,探索在服务贸易为主导的完全累计规则上“先行先试”,为中国制度型开放提供范例。
在海南自贸港与香港金融服务合作对接方面,迟福林认为,海南应建立“两港”总部企业金融服务直通机制,探索海南承接香港服务的合作模式;吸引香港金融与商品服务参与海南自贸港国际农产品、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场所的建设,且作为交易场所建设的重要主体;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实施“两港”金融机构牌照和资格的单一通行证制度;支持在香港的港资外资企业在商事领域自由选择法律适用范围。
▷▷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司长杨正伟:
自贸区港建设要用好用足用尽RCEP政策
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司长杨正伟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海南主题分论坛——第三届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上表示,自贸区港建设要依托RCEP创造的区域环境,用好用足用尽RCEP政策,优化和整合区域的经贸规则,进一步落实和深化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
“目前,RCEP已经给区域建立了一个较好的经贸环境,这应该成为自贸区港建设的重要坐标系。”杨正伟表示,自贸区港建设要厘清RCEP规则的变化和所带来的机遇,要利用RCEP为自身服务,并在用好用足用尽RCEP政策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同时,RCEP只是自贸区港建设的一个起点,要依托RCEP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开放平台。
杨正伟表示,自贸区港建设要充分发挥与RCEP政策的叠加效应,目前自贸区港有一整套的政策体系,包括投融资管理的体系、贸易便利化的措施,以及国内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等,很多措施都是国内自主的开放,而RCEP自贸协定主要解决相互能够实现的政策和开放的市场,在统筹自贸区港建设时,要把国内的政策体系和自贸区港的政策体系进行有机融合、叠加,以解决不同的问题。
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司长杨正伟。
其中,海南自贸港有零关税政策,RCEP有关税承诺区域内90%的货物贸易零关税,政策叠加效应使其具有了同时在国内市场、东盟、东亚市场,以及全球市场统筹供应链的特殊优势。
此外,不少自贸区都希望发展离岸贸易、过境贸易等新的贸易方式,RCEP背对背原产地证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助力工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全链条的便利化,能够使自贸区政策和RCEP政策相结合,比如退税政策只能在国内作为国内政策使用,但货物到了别的国家就需要RCEP政策来保障。
对此,杨正伟表示,非常期待自贸区港建设能够充分用好政策叠加效应,打通依靠单一政策难以解决的难点、堵点,从而发挥出更好的效率。
“自贸区港建设一定要目标高远,超越RCEP。”杨正伟表示,因为RCEP现在已经是一个现实的协定,而自贸区港承担着深化改革开放的综合实验平台的作用,要在规则、规制、管理、营商环境等方面设定更高的目标。此外,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方面,主要做好“三个提升”:
一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提升,主动对照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选择自由贸易港和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推动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二是市场准入水平要提升。重点在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加大压力测试,下一步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的负面清单,出台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的清单,目前海南已经有跨境服务贸易的清单。通过清单的实施和缩减,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范围。
三是改革系统集成、协同创新上进一步提升。主要增强先行先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按照商业规律发展形成开放型的经贸体制,更能够适应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
杨正伟表示,希望通过各方努力,使自贸区港成为更好的综合改革的前沿和扩大开放的高地,也为投资兴业提供美好热土。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朱芝松谈“上海经验”:
知识产权保护做了三件事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朱芝松分享了上海自贸区十年发展成绩和经验。
朱芝松表示,上海自贸区自2013年设立以来,主要构建开放性制度创新的体系,对标国际通行的规则,不断促进投资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十年来承担起探索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推进高水平开放的窗口,以及深化中外经贸合作的桥梁作用,大部分制度创新的成果在全国自贸区推广复制。
其中,我国第一张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经过7次“瘦身”之后,从最初的190条缩减到现在的27条,制造业的条目已经清零。去年,上海自贸区新设立的外资企业已经全部实行备案制,率先构建起准入前国民待遇加上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清单内的要专门审核,清单外的全部使用备案制,实行内外资一致的管理方式管理。在这之后,围绕企业问题,上海浦东新区开展了证照分离、一业一证商事主体承诺制改革,极大激发市场获利。自贸区设立的企业数达8.4万户,和20年前同一个区域相比增长了2.35倍。
“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制度创新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朱芝松表示,上海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做了三件事,第一是在上海浦东新区单设了知识产权局,使它成为浦东新区政府和自贸区管委会的独立工作部门。第二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下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版权中心,使企业能够在知识产权领域快速地获权、确权和维权。比如,发明专利的审查一般三个月以内可以完成,极大减少企业运营成本。第三是在全国设立了首个自贸区的知识产权法庭,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营造便利、服务高效的良好环境。
朱芝松表示,在服务制度创新方面,上海自贸区与海关部门构建了通关的高效服务的制度。比如,中国和智利自贸区协定确定了车厘子零关税,通过提前申报汇总征税,不见面申领,使国外新鲜水果从浦东机场入境到验收提货,时间缩短到了4个小时。其中,从智利水果农场采摘的车厘子48个小时可以进到中国的商场。通过这样的改革措施,上海自贸区已经成为水果、冷冻食品、红酒、化妆品、手表等消费品进入中国的重要门户,也使全球企业充分地用好中国的市场,享受经济全球化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