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见到王英玲时,她已在五指山市区上门给患者送完药,准备搭车返回畅好乡番通村的家中。十多年来,王英玲一直坚持为村民们采药治骨伤,是当地家喻户晓的“妣雅”。
在黎语中,草药采得好的,女的称为“妣雅”,男的则称为“帕雅”。王英玲说,当年她的父亲就是远近闻名的“帕雅”,最擅长传统接骨医术,求医者络绎不绝,备受乡亲们的尊重与爱戴。而从小对身边各类草药药性好奇的她,总跟着父亲偷学,很快记牢了鹅不食草、田基黄、接骨叶、番发等治骨伤的十几种草药药性,是兄弟姐妹中把如何采草药、治骨伤学得最好的一位。
王英玲和儿媳黄旭娟一起进山采药
“我老爸曾说,草药要靠脑子去记,用嘴巴去尝,就不会认错的。”王英玲回忆,开方用药时,父亲也会仔细交代:除了在草药药量上有讲究,黎族的骨伤疗法在外敷方式上,还有着热药和冷药之分。热药需煎煮、冷药则捣烂。“热药需要加水炒热,用纱布包上敷一个晚上,疼痛症状大多会缓解不少。”
五指山地处海南中南部腹地,植被资源丰富,蕴藏着大量植物药材,素有“天然药库”的美称。在善于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黎家人眼里,天赐万物皆良药。天热采竹叶草、牛筋草煮水败火;流感季节用路边青、猴头毛、三叉苦、白茅根煮水防病。在黎家人看来,认识了草药形态、性能和功效,百草皆能入药。
王英玲和老伴儿
多年来,王英玲没有忘记父亲的嘱托,一直坚持为村民们采药治骨伤,并收徒传授:“我收了五六位徒弟,想学的都会教”。而最让王英玲欣慰的,是儿媳黄旭娟心疼她的年事渐高,近些年也开始跟着她学习黎族传统骨伤疗法。每逢进山采药,婆媳俩都能相互帮衬。有时,还会带上五岁的孙子,祖孙三人一起进山。
身为黎家人,婆媳俩都深谙“入得深山,方得良药”。但要配齐一副治骨伤的所有草药,她们经常要在山里花费一整天的功夫。饿了,啃点自备的干粮;渴了,就着小溪水喝几口。“有人说,我采草药治骨伤挣的钱都不够路费,但只要能把人治好,我就开心”。
2009年,黎族骨伤疗法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今年7月召开的海南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再次明确将黎族医药纳入非遗保护,其中,黎族骨伤疗法和黎族蛇伤疗法已入选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老神奇的传统黎药正逐步走出深山,惠泽万千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