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口把污水治理作为“六水共治”工作的主战场,大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长堤水质净化及湿地公园项目、西崩潭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年底前还将陆续建成丁村扩容、滨江西、山内溪、美安等污水处理设施。通过各部门的攻坚克难,海口污水处理能力今年共计增加15万吨/天,今年的项目建成后将达83万吨/天,补齐海口污水处理能力现有缺口,“还清”海口历史污水处理能力的“欠账”。
上马一批高标准污水处理项目
“项目建成后,我们脚踩的这块地方就是污水完成处理后流出的地方。”10月31日,海口市滨江西污水处理厂施工单位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一航局)项目总工程师王洋兴致勃勃地介绍。随着进水井闸门打开,海口市琼山区个钱渡泵站的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污水处理池内,这标志着这座我省规模最大的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正式进入进水调试阶段。
海口市滨江西污水处理厂进行通水调试。海口市水务局供图
滨江西污水处理厂位于滨江路与新大洲大道交叉路口,水厂建筑面积为4.68万平方米,处理规模近期为7万吨/天,远期可达13万吨/天。项目建成后,将负责滨江西片区16.51平方公里、28.26万居民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解决滨江西片区生活污水排放的“难题”。
该项目投用后,生活污水将经过沉淀池、生化池等8道处理工序,历时8小时,出水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用于厂区绿化回用和河道生态补水。
污水变清流的“蝶变”背后自有文章。
王洋解释,项目突破传统工艺,采用AA0生化二沉池+高效沉淀+V型砂滤等新技术新污水处理工艺,充分利用用地空间和压缩污水处理停留时间,最大程度提高了污水的处理能力;在气体处理方面,由普通的生物除臭系统升级为“生物+活性炭除臭系统”的处理工艺,臭气监测达标后才集中排放;至于污泥,届时将采用板框压滤技术,处理成含水率小于60%的泥饼,统一外运。
治污不能只靠“一招一式”。事实上,滨江西污水处理厂只是海口“治污水”攻坚战“组合拳”的其中一“拳”。
“‘六水共治’工作启动以来,海口迅速谋划和制定‘治污水’的‘组合拳’,推动上马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提质增效等‘治污水’项目,同时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出水标准提高至准Ⅳ类,作为河道生态基流进行河道补水,解决我市河流水生态基流不足的问题,实现资源化利用。”海口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程守学介绍。
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
你想象中的污水处理厂,长什么样?海口新建的项目可能会给出意料之外的答案。
海口市滨江西污水处理厂进行通水调试。海口市水务局供图
地下,是持续运行、日处理能力1.5万吨(远期4.5万吨)的污水处理设施;地上,各类植物摇曳生姿、高低错落,俨然是一幅湿地美景。这正是今年1月1日正式投用的江东新区地埋式水质净化中心。
无独有偶。在丁村水质净化厂的地面上散步、休闲时,满目的花草树木,和相对齐全的健身设施,都很难让人想象,就在这个小型公园的地下,是一座污水处理厂。
如今,这样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模式在海口比比皆是,污水处理厂巧妙地藏在地下,不再是人们避之不及的场所。用程守学的话说就是“在解决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地问题的同时,充分发挥地面开发利用价值。”
这样的新模式是怎么做到的?以滨江西污水厂为例。该水厂采用“地下污水处理+地上商业开发”的复合建设模式,对所有产生噪声源的地下式建(构)筑物,除采用吸音吊顶和吸音墙等措施外,还会采用隔音门窗,尽可能消除噪音。
除此之外,滨江西污水厂还通过采用传统AAO+“HPB(高浓度复合粉末载体生物流化床)强化”创新技术,利用泥膜共生资源循环系统,污水在生化池停留时间从常规的12小时至14小时缩短为8小时,污水处理占地面积减少30%,让土地建设成本有效降低。
“我们的设备全部在地下,相比传统地上污水处理厂,项目无异味、无噪音,极大降低了污水厂对附近居民生活的影响。”项目经理王军祖说道,长堤路水质净化项目同样是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
不但如此,海口还将具备条件的污水处理厂打造成生态环保科普的前沿,将科普宣讲阵地选在污水处理第一线。譬如江东新区地埋式水质净化中心就设立了公众开放日,为中小学生及市民科普污水变清流的过程,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下大力气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成绩的背后是推进过程中的“攻坚克难、升级打怪”。
海口美舍河清污分流及排水防涝项目进行管网封堵降水。海口市水务局供图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海口城市排水体制为分流制与合流制并存,中心城区仍有大量的雨污合流和混流区域,主要分布在旧城、大同、府城、城西等区域及城中村范围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老城区雨、污混接现象严重,易造成污水溢流或雨水进入污水系统;污水管道破损、渗漏、堵塞、倒灌等问题突出,地下水、河水、海水等入侵管网,管道满流,排水空间被占用,污水厂进水浓度低;污水系统之间缺乏联动,安全韧性不足;排水管网智慧管控不足。
但是,历史遗留问题不是消极以待的借口。椰城要谋发展,治污难题必须攻克。
为了摸清海口建成区污水管网家底,海口启动了中心城区排水管网排查工作。同时按轻重缓急的原则按片区启动海口管网修复和清污分流工作。以美舍河左岸国兴至长堤路段的污水管网为例,实施之前,美舍河左岸污水箱涵长期处于高水位运行状态,运行水位约4至5米,下雨时,污水通过检查井盖外溢地面。通过美舍河清污分流及排水防涝项目历经1年采取的溯源摸排、管内隔断、检测修复等“挤外水、防倒灌”等措施,挤掉外水7000立方米/每日,长堤路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提供约40%,污水箱涵运行水位下降约2.5米至3.5米,污水箱涵基本恢复正常运行,下雨时不再发生污水外溢地面情况。
“‘治污水’事关城市经济发展、事关市民幸福感,意义十分重大。”程守学表示,海口将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思路,增强治理的整体性、协调性,通过新建、扩建一批污水处理设施,使2025年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14万吨/日,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确保水质稳定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