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2021年世界大豆总产量3.66亿吨,其中中国仅为0.186亿吨,远远无法满足1.1亿吨的年需求量。如何解决对外依存度高的大豆产业困局?1月6日,第二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认为,重点在选育突破性优良品种,研究发挥优良品种产量潜力的技术,不断提高我国大豆生产的能力。
“当前我国已有部分高产品种,一些品种区域测试已达到每亩400斤,2020年团队在新疆测试的高产示范品种亩产可以达到907.08斤,但目前中国的大豆实际生产尚未实现西方每亩400到450斤的水平。”盖钧镒透露。
瞄准国际,盖钧镒所率领的团队正在积极探索“大豆南下”,海南作为关键点位,肩负重要使命。
盖钧镒团队2021年首次在三亚进行的大豆种质热带适应性鉴定和品种试种,当年3月该团队在三亚崖州坝头基地对1356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适应性鉴定,并遴选新近育成的大豆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其中4份大豆品种亩产超过500斤,远超国内平均亩产270斤的水平,同年12月进行第二次试验的亩产同样高达500斤;2022年该团队又在三亚鉴定近1000份的种质资源,继续大豆低纬度适应性筛选,以期获得更多优异的种质,并将开展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工作。
“此举对于我国南部、东南亚等低纬度地区新品种选育及扩大大豆种植,优化进口来源结构,保障我国大豆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盖钧镒团队成员、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副教授张焦平说。
“2021年我们筛选出19个中国非转基因大豆品种在缅甸3个点进行示范种植,获得亩产超过500斤的高产品种,比当地品种增产83.68%,这表明我国南方一些大豆品种广适性强,对比东南亚当地品种具有较大优势。”张焦平透露,2022年该团队和企业合作在老挝进行试种,目前大豆长势良好。